对联故事: 163.“美高美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”
在半个世纪前的三十年代,《大公报》社有个年轻的编辑,叫王芸生。
他在工作之余,下功夫专门研究中日关系史。
王芸生不辞辛苦,在北京和天津访问了好多历史学家。跑遍了这两个城
市的图书馆,搜集了大量材料。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开始,到一九三四年四月,
用了近三年的时间,写了一部有名的书:《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》。
这部书有七大本,总共差不多有二百万字,平均每月写成六七万字。这
部大部头的巨著写成以后,王芸生成了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日本问题的青年专
家,这部书也成了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。
有人问他成功的“秘诀”,王芸生笑着念了一副对联:
书山有路勤为径; 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这副对联,清楚地说明了王芸生,其实也是一切专家学者成功的“秘诀”:
只要勤奋,只要不怕艰苦,就能登上“书山”的顶点,就能驾着智慧之船,
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。
王芸生
事实上,借款合同符合国际惯例,用途也非镇压革命党。善后大借款的用途在合同中已经规定清楚,主要是清还外债、赔偿各国在革命中的损失、遣散军队,以及作为政府的行政费用。
伏尔泰有句名言:“只有记忆才能建立起身份,即您个人的相同性。”
北洋军阀作为国共两党在领导的国民革命中被打倒的对象,被认定为帝国主义列强的走狗,北洋外交自然也是“卖国外交”。
蒋廷黻
关于二十一条的交涉,袁世凯、曹汝霖、陆宗舆诸人都是爱国者,并且在当时形势之下,他们的外交已经做到尽头。
国民党当年是善后大借款的主要反对者,并发动了“二次革命”,所以一直以来视大借款为卖国。对这笔借款的主要指责有二:1、非法向帝国主义借款;2、目的是镇压革命党。
北洋军阀
综观二十一条交涉之始末经过,今以事后之明论之,中国方面可谓错误甚少。若袁世凯之果决,陆徵祥之搓磨,曹汝霖陆宗舆之机变,蔡廷斡顾维钧等之活动,皆前此历次对外交涉所少见者。
百年来的大多数论者,一般只强调袁世凯政府绕过国会、非法签订大借款;或者抨击袁世凯以盐税作抵押,是卖国行径。很少有人注意大借款的背景:中央政府财政窘困,处于破产的边缘。
“过度单调、贫瘠的历史记忆,限制了迈向大国的想象空间。”
王芸生对袁世凯评价前后不一,显然与变化了的政治现实有关。
对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的评价,也是评价前后不一。
历史就是如此耐人寻味。
关于袁世凯政府对日“二十一条交涉”,中国学术界的评价曾经历过一个“昨是而今非”的变化过程。
1913年袁世凯在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,以盐税、关税等为抵押,向英、法、德、日、俄五国银行团进行的一次大借款。称为善后大借款,借款总数2500万英镑,利息5厘,分47年还清。
本文由美高美发布于故事寓言,转载请注明出处:对联故事: 163.“美高美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”
关键词: